文明祭奠從心開始 據中消協統計,我國每年在清明節期間用于祭祀焚燒的紙張就達千噸以上。清明節當天,全國“白色浪費”便高達100多億元。清明節即將到來,因清明掃墓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日益凸顯,關于文明祭祀的呼聲也越來越高。(3月28日《重慶晚報》) 看過電影《真愛至上》的人,可能對電影里那個葬禮記憶猶新。葬禮上播放的是死者丈夫為她選擇的一支由“海灣搖滾客”(BayCityRollers)樂隊演唱的歌曲《再見,寶貝》(Bye,bye,baby),葬禮簡單回顧了女主人的一生,她年輕美好的面容,她的戀愛、婚姻,與家人在一起的甜蜜照片……隨后,是伴隨著鮮花的下葬。 反觀我參加的葬禮、祭禮,很少有這種安靜溫馨的場面。最恐怖的是火葬場、墓地里總是煙火繚繞。清明前后,春風正健,那被燒著的紙馬、紙錢,不僅污染環境,造成巨大的浪費,還時常引發山火。 親屬們燒的東西更是越來越趨向多元化,“手機”、“電腦”、“汽車”、“別墅”等“高檔”祭品隨處可見。每家都燒上一縷青煙,一年100多個億就沒了。如果那邊的親人真的能夠收到,固然是所費不虛,關鍵是這些紙質的錢帛除了污染環境之外,只是讓活人心里有了個安慰罷了。 其實,對逝者的思念不見得非要用這些物質化的物品去體現?;钪臅r候,彼此珍惜、真誠以對,無論是父母兄弟,還是妻子兒女,生前的不負相處,總比死后用些徒有象征意義的物質對象作為代償強上百倍、千倍。 曾經家族中有一位長輩,前妻在車禍中死亡。不幾年他重新娶妻生子,但是每年前妻的生日,他都會拿出前妻的手表上上弦,擦拭一番。其實,祭奠在山上,在那明艷如炬、咧咧作響的紙焰中,不如在心中。我們何不換一種更加文明、理性的方式祭奠呢?把對逝者的愛與懷念放在心里,用鮮花去裝點悲傷,用遺物去寄托哀思,用歌聲去緬懷過去……
24小時咨詢熱線:400-8752-451